圖文提供:ZZ Media 最傳媒
毗鄰國子監學,承襲精飲美饌
蘊聖家之風度,展官府之氣派
建築就是生命的鏡子。你只需望著那些建築就能感受到它的過去,以及場所的精神;它們都是社會生活的映像。__ 貝聿銘
完整的四合院形制,今當何安?不囿於傳統元素的嫁接,不困於符號層面的演繹,回歸傳統藝文內核並融合今時今地的生活方式,不失為一份謙和而篤定的設計答卷。
京艷.翰林書院
北京雍和宮附近有一片珍貴的古建築群,在幽狹而喧囂的五道營胡同深處,藏匿著一處窗牖精緻、雕工俊極的完整三進四合院——翰林書院,與國子監僅一牆之隔。
山餚海錯,盡隱於院。 “京艷·翰林書院”京府菜由米其林星廚、高品質餐飲創始人段譽主理。此前,他創立的首家旗艦餐廳“北京拾久”新京菜在一年之內便摘得米其林一星,而以“新京熹”火鍋重新演繹的北京火鍋則巧妙地融合了京劇劇院元素,成為京城老饕趨之若鶩的享食綠洲。
書院既成,儒素可風。設計師劉道華相信,自己可以通過簡化而接近設計本質。他以沉靜端雅為綱,以現代設計為法,釋放這座中式庭院鬧中取靜、閒適淡泊的天性。
朱門列戟,華堂鼎食。垂花彩繪墨盡雅士文人,畫棟雕樑笑談京華煙雲。劉道華精心保留了這些歷史精華並巧妙加以藉用,將每個獨立空間都與景觀自然地合為一體。
室內的古樸清雅與建築的輝煌華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:外向的生活連接著四季的熱鬧更迭,內向的心性秉持著從容的中和如一。翰林學士的哲學準則,由此融會於空間理念。
庭院深深,觀今鑑古
三進院落是完整的四合院形態。具有舊時王府儀式感的牌樓引人穿越隱蔽的窄院廊道,經由漢白玉甬道指向修竹掩映的烤鴨明廚。甬道“懸浮”於粼粼然皺碧水道之上,與立面飛流水景裝置相呼應。
輕掠垂花柱、款步過遊廊,即見彤門次第開、庭院展真容,青瓦朱簷、氣勢恢宏。大殿南北兩面牆體採用挑高落地的玻璃幕牆,前後院落視野貫通、疏朗開闊。翡翠琉璃似玉光潤,柔波盈盈輕挽古松。
▲ 院中四角分別植有春玉蘭、夏紫薇、秋海棠、冬青松四株古樹,以一院並收四季之美,與餐廳主理人注重食材時序的概念相得益彰。
中正廳房室內的創意再造,仔細考據了原建築的一磚一瓦。設計延續傳統的木質結構意向,以灰色的肌理藝術漆回應屋脊斑斕的彩繪。夜幕四合之際,窗外的疏木浮影攜重疊遊廊入畫而來,廳內用餐之人也彷若弋於神秘而幽暗的中國畫中。
內院兩側的廂房分別設有書房和茶室,保留了古意盎然的漆畫、碑帖,以及記錄這座院落始建境況的“翰林書院賦”。聯排通高書架在隱藏燈的映襯下,與山形屋頂的內在結構形成錯落有致的秩序節奏。灰色解構牆面與中古家具圍合出低調而溫馨的交談氛圍。
三進院落空間被封合成為一間尺度高大的廳堂,與二進院廳房相連,可以接待散客或用作宴會廳。廳頂金光散落,與灰色牆面、絳色門柱共同營造出靜謐雅緻的用餐氛圍。金色藻井隨著日光角度而變幻光影,空間彷彿在呼吸。
劉道華大膽地以當代建築尺度和材料重新構造廳堂的內斜立面,過渡長廊上空,金色藻井的光輝沿著樂譜似的鏤空吧台長架傾瀉而下。此外,大廳兩側的休憩區域配有專業酒窖和雪茄吧,廂房包間外的小庭院則竹影婆娑。
意境融徹,像外真味
二環稀缺的寬闊露台,則是“京艷”中的驚艷。步入大門右轉即可登上露台,既能一覽庭院內景,也能近觀國子監的重簷黃瓦、遠觀雍和宮的巍峨山樓。露台階梯緣屋直下,頭頂“一線天”,目及端景鏡,巧妙收錄了層次豐富的院牆簷口與枝繁葉茂的白花泡桐。
劉道華坦言自己在設計中更關注人與人、自然與空間的關係,他對東方意境的塑造優先於對空間實體的雕琢。那些玻璃幕牆模糊了室內外的界線,也充分借用了內院的蒼苔小路、攏翠折廊、竹影斑駁。
這是對自然餐飲模式的探索,是餐飲、自然與生活場景的充分融合。 “我們試圖在未知領域的探索建築的意境,”劉道華以建築語言構築細膩的新京菜體驗,“融合開放的認知精神,採用建築的解構塑造本體,寧靜而雅緻。”
至此,春臨月台賞桐花,夏匿竹蔭飲茶涼,秋剝蟹鰲紅脂美,冬圍暖爐聯梅詩。這座現代的四合院承繼古典秩序與時代新知的微妙平衡,人物情景交迭遞變,滿載京味生活樣態。
項目名稱:京艷·翰林書院
項目地址:北京五道營胡同
項目面積:1230㎡
設計公司:LDH劉道華建築設計事務所設計 (www.ldhdesign.cn)
主創設計師:劉道華
設計時間:2021.5
完工時間:2021.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