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文:SAC Gallery
以聲音、自然與形體交織聞名的台灣藝術家蔡坤霖,於 2025 年 11 月 1 日至 2026 年 1 月 10 日,在泰國曼谷重要當代藝術空間 SAC 藝廊推出全新個展《湄南》(Mae Nam)。此展為藝術家多年駐地創作的結晶,延伸自 2023 年發展的《聲譜》(Resonance Relics)系列,融合他在泰國駐留期間的田野觀察與聲響研究,將「水」作為自然、記憶與文化的載體,透過陶藝、繪畫與版畫等形式轉譯為可感受的物質語言。
「Mae Nam」在泰語中意為「母親之河」(Mother Water),象徵孕育萬物的自然力量,也因此他以水下錄音與聲音採集為出發,觀察河流與水利設施如何形塑人類生活,並以聲音作為記憶與感知的媒介。
聲音的形:從聽覺到形體的轉譯
蔡坤霖透過水下錄音記錄了昭披耶河(Chao Phraya River)、平河(Ping River)與清邁大學儲水壩等地的聲音。這些聲音不同於空氣中的振動,無法辨識其具體的來源,而是化為抽象而陌生的節奏。這種「無法辨識」的特質,成為藝術家創作的起點——當聽覺判讀失效時,視覺是否能成為理解世界的另一種方式?
此次展出的「聲譜」系列,以 2018 年於橫濱的水下錄音創作計畫為起點,展出約二十餘件取材自不同水域聲音與土壤的雕塑與畫作。《湄南》延續這項創作脈絡,也展現蔡坤霖在材質上的轉變。相較於過去以 PVC 水管構築的工業裝置,此次他以陶土為主要媒介,並在錄音現場取土混入陶土中,讓土地的氣息與聲音的軌跡共存。土、水、火交融的過程,使每件作品皆帶有環境的痕跡與不可控的變化,形成如同聲音回響般的肌理。陶土成為「聲音的共鳴體」,承載著時間、記憶與地理的能量。這些雕塑因此帶有土地的氣味,也帶有聲音的痕跡。不同土質在高溫燒成後,與釉藥產生意想不到的化學變化,形成獨一無二的色彩。
聲音的書寫:語言、符號與感知的風景
在這次的展覽中,聲音不以再現的形式播放,而是幻化為雕塑和繪畫的形式凝固呈現。蔡坤霖將這類型的作品以「聲譜」稱之——不同於傳統樂譜,它們以造形與顏色記錄聲音節奏的視覺譜面。藝術家以速寫的方式記錄回放錄音的聽覺印象,再以陶土將線條立體化,每件陶塑皆混合當地土壤,形成獨特質地與色彩。繪畫亦延伸此概念來描繪水下聲音的節奏與空間變化,讓觀眾能「看見」聲音。
藝術家蔡坤霖表示:「就像枯山水庭園沒有真正的山與水,但觀者依然能從石與沙之間看到各自的風景。我希望觀眾在觀看作品的途中,可以聽見屬於自己的聲音風景。」透過聲音、材質與記憶的層層轉化,《湄南》最終構築出一片由光影、色彩與形體交織的聲音地景,邀請觀眾在無聲的流動中,聆聽自然的回音。
展覽資訊:
展覽名稱| Mae Nam 湄南
藝術家| 蔡坤霖 Tsai Kuen-Lin
展覽地點|Front Room, SAC Gallery 曼谷
(60/3 Sukhumvit 39, Klongton Nuea, Watthana, Bangkok 10110 THAILAND)
開放時間 | 週二至週六 11am - 6pm
展覽日期| 2025 年 11 月 1 日-2026 年 1 月 10 日
主辦單位| SAC Gallery、蔡坤霖藝術工作室
指導單位| 中華民國文化部 黑潮計畫
關於 藝術家 蔡坤霖
蔡坤霖(Tsai Kuen-Lin)生於台南,活躍於亞洲及國際藝術場域。創作形式多元,擅長透過視覺表現去揭示他所聽到的聲音的深度與細緻內容。其作品試圖重新定義我們對聲音的認知,亦賦予了形式與內容全新的連接。蔡坤霖以此方式來解讀現代人類與自然環境間的複雜關係,並透過其作品來反思當下的全球處境。
作品曾於華盛頓 IA&A 藝術中心、日本森美術館、國立臺灣美術館、臺北市立美術館與台南市美術館等展出。他的創作持續探討環境音與文化記憶的交織,將抽象的環境現象化為可感的藝術經驗,展開跨媒材、跨地域的藝術對話。
關於 SAC Gallery
SAC Gallery 成立於 2012 年,由泰國收藏家 Subhashok Angsuvarnsiri 創辦,位於曼谷 Sukhumvit 39 巷,是泰國重要的當代藝術空間之一。藝廊以推動泰國與東南亞藝術家走向國際為使命,致力於策劃具深度與實驗性的展覽,連結本地與全球藝術網絡。展覽涵蓋繪畫、雕塑、裝置、攝影與新媒體藝術等多樣形式,呈現當代藝術的跨界活力。SAC Gallery 同時推行藝術家駐村與教育推廣計畫,透過講座、導覽與工作坊深化社群對當代藝術的理解。作為一個兼具創意與專業的藝文平台,SAC Gallery 不僅展現東南亞藝術的新能量,也以曼谷為起點,促成區域與世界藝術的對話。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