整輯:編輯部 圖文: 固夏公關
由文化部黑潮計畫贊助、Sculpture 2052 主辦,台灣雕塑家劉柏村的最新個展《作為人:經驗場域的鍛造》(Being Human: Forging Fields of Experience)在新加坡 Helutrans Artspace 盛大開展!展覽開幕式於 11 月 1 日舉行,邀請到新加坡藝術大學校長郭建文教授擔任開幕主賓。現場貴賓雲集,包括拉薩爾藝術學院麥納利美術學院院長 Dr Cissie Fu、南洋藝術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院長 Sabrina Long、新加坡好藏之美術館(Art Retreat Museum)前館長 Teo Han Wue,以及現任南洋理工大學國立教育學院中文系、新加坡華文教研中心院長陳志銳副教授等。
新加坡藝術大學校長郭健文教授在開幕致詞中指出,本次展覽提出了當代極具意義的核心問題—作為人,在當下究竟意味著什麼?郭教授直言:「這一問題兼具哲學與時代性,特別是在環境危機與社會分歧加劇的當下,更值得深思。一如展覽入口處的鐵人雕塑,從遠處看是一具高大壯觀的單一人物雕像,但近看卻是由無數微型小人組成,呈現出個體與群體、自我與他者之間的連結。劉柏村作品中反覆出現的『鐵人』形象蘊含強烈的反思性,提醒著我們在力量與理想的背後,也蘊藏著人性與價值的省思。」
本展策展人、新加坡美術館前館長蘇絲·琳翰博士(Dr. Susie Lingham)在其文章中表示:「在《作為人》這檔展覽中,劉柏村的雷射切割鐵人輪廓,是從制式的工業鋼板上裁切而下。它們每一個都能像一長串的剪紙人形般密集地聚攏或被拉開。一旦拉伸後它們便成為一條可變形的鏈狀體,劉柏村藉此在空間中塑造出不同的量體,透過壓縮或擴張,創造出密度、紋理以及更宏大的連結——最終呈現為一種雕塑的風景。」
值得一提的是,《作為人》與「2025 新加坡雙年展:純粹意圖(pure intention)」同日開展,並共同座落於丹戎巴葛園區(Tanjong Pagar Distripark),展場比鄰而立。兩展在地理與時間上的並行創造了精彩的互文性:本屆雙年展旨在展示藝術如何重構日常,劉柏村則透過「微型小金剛群像」的雕塑風景進行回應,使雕塑不僅是被觀看的孤立對象,更嘗試重塑觀者與空間共存的關係。這種跨展覽的呼應,使亞洲當代藝術的多重聲音在此交織,為觀眾帶來一次難得的平行觀展體驗。
劉柏村(1963年生)為台灣代表性雕塑家之一,現任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專任教授。他於1991年自巴黎高等藝術學院取得雕塑碩士學位,並曾獲中山文藝獎、吳三連文化藝術獎等重要殊榮;作品曾於法國、德國、義大利、匈牙利、韓國、日本、澳洲及中國等地展出,至今已舉辦23場個展。近年則以金屬創作名震藝壇,例如以鋼鐵鑄造的森林、鋼鐵打造的英雄,皆運用另類烏托邦的形式,引觀者反思何為自然,回應當代社會與人性的張力。
作為人:經驗場域的鍛造-劉柏村雕塑個展
展期:2025年10月31日-11月30日
地點:Helutrans Artspace
藝術家官網:https://pochunliu.com/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