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文提供:ZZ Media 最傳媒
“建築設計要變化,要往前走,但在向前走的過程當中,要回過頭來看看,自己的文化特色何在。”獲授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金獎當晚,92歲高齡的貝聿銘說出了這段話,這是一位設計者近一個世紀歲月沉澱的總結。
不可阻擋的現代化推動力,正將城市中傳統的輪廓撕碎,模糊城市的文化特色。相比矗立著的鋼鐵森林,那些炊煙氤氳著的胡同小院,便顯得彌足珍貴。傳承與復興,為中國設計師拋下了待解的題。
四合院
在北京北蘆草園胡同的一座四合院裡,郇廚·蘆園中餐廳悄然營業,不同於時下流行的高端餐廳,郇廚舒適的現代藝術外,覆蓋著古香古色的建築外殼。設計師劉道華堅持對歷史與自然的尊重,在審美眼花繚亂的今日,帶人們溯源老北京記憶中的那片寧靜。
不同的空間其形式與意蘊不同,於郇廚而言,審美與藝術中的內省體驗、直覺感情的時代感是設計的核心所在,在老胡同區的煙火氣下曲徑通幽,感悟城市中的自然靜謐。
一磚一瓦皆是詩,一草一木總關情。
推開紅色大門進入四合院,映入眼簾的是灰瓦、木簷、黑牆、古樹,中國傳統的藝術元素將我們代入那些風雅的歲月裡。一瞬間,素雅、古樸、寧靜、厚重的歷史美感都可以劃作此次美食之行的附送收穫。
這個餐廳並不是多頂級,或者高端的會所,它是一個能還原北京原來狀態的一個景觀。”劉道華說。
卸去繁瑣的“妝容”,還原建築結構、還原歷史痕跡,設計師刻意避免繁複堆砌,以一種返璞歸真的態度面對傳統與古韻。在這樣愜意的環境中,四合院幾百年的文化屬性、傳統記憶和溫度被重新呈現,保持歷史美感的同時,不失現代美學的優雅。
古今交融
哲學史家陳來曾將北京人的性格特徵歸納為:客氣好禮、樂天知命、悠然自得、寬容和氣、舒緩幽默,這也是北京傳統文化的根本。
北京,中國幾百年來的文化中心,“包容”亦是歷史賦予這座都市的特性。西方文藝復興與工業革命的全球洗禮,就注定北京會經歷傳統與現代,東方與西方文化衝突的“矛盾”過渡期。
而一味追求西式美學的視覺衝擊力,如梁思成所說,“一個東方老國的城市,在建築上,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藝術特性,在文化表現及觀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。”
因此,劉道華始終將郇廚項目當作是對歷史建築的還原,並將此作為自己的使命,以傳統與現代設計融合與包容的方式,保護北京四合院的藝術底蘊。
東方意境
“在整個空間裡面我們沒有做太多的形式、形體關係的改變,但是最為重要的是我們建構了傳統設計與自然的關聯性。”對於這樣一個優秀的四合院項目,具有極強的稀缺性與文化指向性。劉道華和餐廳業主之一汪小菲、王振宇希望在這樣北京味兒十足的建築裡,能把中國優秀的原創家具、藝術品結合起來。
因此空間融入了陳大瑞的木美Maxmarko、藝術家具Chendarui系列等為空間原創設計的家具,藝術家張占佔的作品“pupu熊”等,共同打造一種生活方式,使得空間更加多元,對於未來導向有更多可能性。
藝術是活的科學,偉大的藝術從來都是最富於情感和裝飾價值。
如Kerry Hill所言,“我並非要演繹一場‘新’與‘古’的對比,而是尋求一種微妙的平衡”。劉道華同樣作為古今、中西文化縫隙中的傳承者,尋求解決方法裡的中和之道。
致中和,天地位焉,萬物育焉。
空間的對稱分佈既體現了古典美感和秩序感,又巧妙呼應了東方哲學裡的“天人合一”的中庸思想。傳統建築的古韻更大化地表達出來,每一根房梁、立柱,都引發人們關於古時國人風雅情趣的神往。
來賓在享用美食的同時,更能夠感受傳統文化中的氣定神閒,老北京四合院裡的歷史氣度,以及現代美學滲透下的藝術氛圍。
新與舊的搭配、傳統與時尚的碰撞,現代美學結合靈動的東方意境,這是當代藝術新的趨勢,亦是對四合院生命最好的延伸。
項目名稱:郇廚·蘆園
設計公司:LDH劉道華建築設計事務所 (www.ldhdesign.cn)
設計團隊:劉道華、程仟元、李友哲、李蕾
完工時間:2020.10
項目地址:北京市東城區北蘆草園胡同
項目面積:500㎡
項目視頻:北京新雨品牌顧問有限公司
項目攝影:如你所見-王廳
家具顧問:陳大瑞
家具合作:木美Maxmarko 、藝術家具Chendarui
藝術合作:ArtDepot藝術倉庫趙倩穎、 張占佔
燈光顧問:北京光舍照明設計有限公司
空間花植設計:中赫時尚空間花植創意總監 於鴻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