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文提供:ZZ Media 最傳媒
建築大師高迪曾說過:「曲線屬於上帝,直線屬於人類。 “那麼斜線呢? 它似乎屬於一種未被定義的形態。 斜形的物體從物理學的角度來看具有多重性; 既代表了極端的不穩定性,比如義大利博洛尼亞的雙子斜塔以及比薩斜塔,也代表了極端的穩定性,比如埃及金字塔。 利用這種未被定義的斜線來構建和分割空間,使空間具有一種獨特的場所精神!
斜線切割,菱形之境
大堂以斜形切割重新構建岩板展示空間,擺脫建築原有的橫平豎直方式,塑造一種類似於“菱境”般的空間狀態。 菱形切割是鑽石的加工方式,代表了一種極致的加工工藝,菱形切割使每個塊面都呈現出不同的受光狀態,展現了獨特的幾何之美。
通過各種不同比例的斜形去切割空間形態,將不同的體塊進行拆解和重組,用幾何構成的語言建構成交錯而又充滿矛盾的空間狀態,這裡不再是傳統的材料展廳,它更像是一個立體畫廊,一個由記憶碎片拼接而成的非現實空間。
鑿壁借光. 照進未來
原建築除了朝西面有窗戶,其他三面都是封閉空間。 設計師對建築結構進行優化改造,特別是在展廳東面的轉角處打開一個三層中空天井,在三樓東面鑿開一扇窗,將一束陽光引進室內,中空天頂採用倒三角的設計,而朝窗外的斜面則使用了鏡面材質。 通過鏡面的反射作用,光線進行了二次折射,使陽光穿過樑柱傾瀉進來,使整個空間瞬間變得神聖起來。
這是在探索一段過程、神秘、局促、黑暗甚是近乎壓抑的一段旅程,為的是在最後抵達神祗的那一刻,那種震撼,宏偉的神聖之光,最後一刻出現在我們面前。 —— 《異形. 普羅米修斯》訪談,雷德利 斯科特
自然光的引入使得空間變得更加自然、柔和、動人。 合理的動線將各個功能板塊連接在一起,創造了開放的空間關係,使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回歸到最為原始、有效和有趣味的方式。
通過在空間中交替運用自然光,並結合流暢的行進動線,人們可以感受到一種內在的時間性,一種對空間和時間的不確定感。 這種設計創造了一種情境,一種在此處又在彼處的感覺,使人們在其中獲得獨特的體驗。
佇立於光廊上,遠離塵囂,感受在方寸之間的徜徉。 在被分離和切割的空間裡,彷彿進入了超越時間的領域。 木質天花以斜形對角分割,貫穿整個客餐廚空間,使空間的邊界變得模糊不清。 素雅的水泥質感岩板賦予空間樸實和溫潤的感覺。 早晚的光線營造出四季冷暖不同的感受,讓人在這裡體驗到豐富多樣的情感。
在光影交織的空間中,參觀者已經成為時空的一部分,感受到空間所帶給我們的寧靜和舒適。 寧靜的環境使人內心平靜,能夠重新審視那些被忽視的記憶和情感,反思生命的意義和價值。 這個空間讓人們沉思,深入思考生活中的重要事物,為自己找到更深層次的理解和領悟。
奇幻畫廊. 神秘之所
穿過一條狹長的斜形走廊,進入藝術畫廊,天花牆面延續了菱形切割的設計。 牆面採用暗黑火山石質感的岩板和金屬材質,營造出獨特的質感。 畫廊中央的LED螢幕將空間向遠處延伸,創造出虛實相間的效果,引發人們無限的聯想和想像。 這個空間既可以用作品牌路演區,也是一個藝術沙龍,為人們提供了多種不同的體驗和交流的場所。
岩板作為建築肌膚的一部分,與建築形成了一種共生的關係。 由於其質感和材質的多樣性,岩板能夠與不同的建築空間組合,呈現出千變萬化的建築姿態。 在不同的光影環境和裝飾下,岩板的不同姿態也會形成各異的空間情緒。
方宅雅室 . 詩意之所
久在樊籠里,復得返自然“。 從狹長的通道空間走出來,穿過一個石塊堆疊的洞口,眼前一片開闊。 這裡被設計成一個戶外庭院,其中有一條素色水泥質感的岩板小徑,以及庭院中央的茶亭。 天光的注入給這個空間帶來了一種別有洞天的感覺,它被賦予了靜谧和詩意。
在這個清雅幽靜的環境中,人們可以品茶、招待客人,感受自然質樸的寧靜。 這個庭院提供了一個與大自然親近的場所,讓人們能夠放鬆身心,享受寧靜和平靜的氛圍。
從藝術畫廊到戶外庭院,打造出了一種“一步一景,曲徑通幽”的東方意境。 通過曲折迂回的觀園式動線,空間充滿了神秘感,激發了人們的探索慾望,引領他們逐步探索和發現。 每一步都呈現出不同的景致和景觀,讓人們感受到空間的變化和流動。 這種設計手法營造了一種富有詩意和神秘感的環境,讓人們在其中沉浸、探索和欣賞。
通過建築體塊的形態、空間解構的設計、幾何分割的手法以及場景體驗的創造,可以展現對產品的認知,並構建起產品美學與空間應用相結合的品牌理念。 傳統的展廳已經不再是單一的選材場所,而是融合了場景體驗、藝術欣賞和社交接待等多重功能。
專案名稱: 西班牙GOJE岩板展廳
專案位址:中國廣東
空間設計:佛山市拓維室內設計有限公司(www.topwayspace.com)
設計主創:汪志科&李小水
設計團隊:蘭菁薇 盧仲文 駱宏利 劉鑄 冼俊燊 周盛華 黃敬賀 周穎賢
軟裝設計:拓維設計
設計面積:1000平方米
設計時間:2021年11月
竣工時間:2022年12月
項目攝影:歐陽雲
設計撰文:蘭菁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