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文:中強光電基金會
第八屆「台灣光環境獎」今(6日)公布決選入圍名單,包括「新北市深坑石碇平溪微笑山線」、「臺灣文學糧倉」、「臺灣大學人文館」、「南港立體連通平台」、「國立歷史博物館」、「臺南市立圖書館」、「路思義教堂」、「BRUN TIANMU」共8件作品進入決選,共同角逐今年的台灣光環境獎,將於12月26日揭曉得獎名單!
今年決選入圍的作品有都會生活的天橋設施、餐飲空間、文教場館,也有都市近郊的步道,以及修復再利用的藝文館所等不同類型的作品,透過燈光手法的運用,展現對自然環境、古蹟歷史建築、都市空間等不同尺度的思考與創新表達。
鄰近平溪火車站的「新北市深坑石碇平溪微笑山線」,是條擁有豐富自然環境及人文歷史的淺山步道。採生態式工法施工,建置完善的步道系統,滿足不同年齡及族群的需求;同時打造淺水自然水塘,營造螢火蟲友善的棲息環境。燈光設計,於步道單側裝設約40公分高的矮燈,3000k以下的橘紅色色溫及向下照射的光源,降低對自然環境的干擾。透過螢火蟲的復育,創造豐富多樣的生物場域,重現平溪居民記憶中的場景,讓螢光與天燈光相互輝映。
除景觀類型作品外,今年也有多件歷史建物的修復作品入圍,包含「路思義教堂」、「臺灣文學糧倉」及「國立歷史博物館」。由臺灣建築師陳其寬與美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設計的「路思義教堂」,落成於1963年,是台灣現代建築經典之作。設計團隊藉修復工程,引入現代化燈具與光環境整合;精準運用人工光,營造宛若自然天光細膩襯托曲面稜線,夜幕降臨,以暖調微光勾勒結構輪廓,使路思義教堂無論在白晝與夜間,皆能展現其神聖與詩意的空間精神。
(2025光之道及年度聖誕樹示意)
興建於1950年代的「臺灣文學糧倉」,原為儲糧設施,磚造建築結構,搭配木桁架與格子窗,具有產業建築的獨特風貌。在保留既有結構與材料前提下,透過細膩而克制的設計,打開西側封閉的圍牆,引入自然光與綠意;東側新增現代感入口,重新整理動線與尺度;室內配置模組化照明系統,以提供靈活使用的可能性。新舊融合的「臺灣文學糧倉」,光影在磚牆與木構間流動,散發沉靜溫潤的氛圍,搖身成為過去與當代交會的文化場域。
歷時多年整修完成的「國立歷史博物館」,位於南海學園一隅,紅牆綠瓦見證戰後臺灣的文化脈動。燈光設計以隱匿投光與精準配光,展現修復後傳統構件的迷人風采:屋脊細光勾邊,斗拱與彩繪層次盡顯,紅牆綠瓦散發溫潤光澤,藉由暖光襯托飛檐、斗拱與琉璃瓦等建築特色;新設玻璃迴廊與輕鋼坡道,則以微冷光勾勒通透輪廓,與厚重宮牆形成對比,幕牆後的朱紅牆體若隱若現,凸顯新舊並陳的視覺敘事。透過交織的光影,讓館舍化作植物園畔一盞含蓄燈籠,靜謐、和煦卻不炫目。
今年晉級決選的文教場館還有「臺灣大學人文館」、「臺南市立圖書館」二件作品。耗時17年完工的「臺灣大學人文館」,建築設計以四合院形式致意農陳館,並透過大階梯、廣場、地下天井、垂直樓梯、空橋與廊道,構築出水平與垂直交織的立體空間。夜晚時,照明設計成為引導空間體驗的關鍵;對外,藉由燈光氛圍融入校園的古蹟群;對內,則利用光線串聯樓梯、空橋與廊道,營造溫潤宜人的光環境,引導使用者感受人文館特有的空間溫度。透過光影的流動,延續建築的語彙,並在空間中創造出可供駐足、沉思的角落,讓光成為連結人與空間的詩意橋梁。
「臺南市立圖書館」總館建築外觀以逐層退縮、圓柱竹林及屋頂層臺南窗花造型為亮點,以現代手法轉化歷史與文化元素,賦予建築獨特的藝術性,在光線的照射下,看起來就像充滿韻律波動般,創造出建築的生命力。屋頂層豎向鋁格柵可遮陽與過濾光線,提升室內舒適度並減少人工照明需求;室內則透過空間設計與材質選用,營造溫暖且具有穿透感的氛圍,結合線性格柵天花與照明配置,提供友善且有識別度的閱讀環境。透過室內外LED光源照明系統,創造出一個既流動且啟發感知的文化生活場域。
最後,「南港立體連通平台」和「BRUN TIANMU」二件入圍作品,則分別透過燈光回應都市生活的紋理。「南港立體連通平台」以南港車站為核心,串聯周邊的捷運站、商業區、公園及建築的立體人行系統。照明設計以使用者視角與行走友善體驗為優先,於橋體內部、階梯與平台設置嵌入式或隱藏式燈具,避免燈具外露造成行人碰觸或視覺干擾;欄杆與邊緣照明以間接打光為主,提供柔和光源並有效控制眩光與光害。透過燈光營造出富有特色的夜間視覺焦點,打造一個安全且無壓迫感的通行環境。
「BRUN TIANMU」座落於天母商圈,空間設計以「LET’S BRUN TOGETHER」為主軸,打造出具悠緩、趣味靈活的空間氣息。燈光設計上,選用3000K暖黃光,傳遞溫暖、親切感受;更導入與西班牙燈具品牌Marset合作,使用多款同系列吊燈、壁燈、吸頂燈取代嵌燈作為主光源。輕透柔軟的玻璃與布幔燈罩讓光線渲染冷冽材質,賦予各區不同情境與氣質;餐桌上桌燈使菜餚鮮明立體,避免拍照時形成陰影;戶外區融合街道語彙設計專屬金屬景觀燈,創造夜晚鬆弛氛圍。各式燈具與設計脈絡相輔相成,為空間增添詩意與層次。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