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字:B. L. 圖片提供:中強光電基金會 | House Voice
南港立體建通平台以南港車站為核心,串聯捷運、商業區、公園與周邊建築,像是一條游移在城市空氣中的立體廊道。夜晚降臨,這座橋悄悄被點亮,燈光化身成最柔軟的引導線,陪伴人們從繁忙移動到回家節奏的過渡時刻。
圖片提供:中強光電基金會
本案照明由肯緒照明主持設計師林世秉主導,從使用者的視角出發,將安全、視覺舒適與環境融合視為三大核心。橋體、階梯與平台的照明大量採用嵌入式與隱藏式手法,燈具退到結構後方,留下的是純粹的光。不刺眼、不突兀,只是靜靜陪伴行走者的步伐。
圖片提供:中強光電基金會
欄杆與邊緣則以間接光勾勒輪廓,降低眩光與光害,使夜間行走保持安定且無壓迫感。林世秉強調:「光必須在空間裡,卻不搶走空間的呼吸。」正是這樣的思維,打造了平台乾淨、理性卻又柔和的光環境。
攝影:B. L.
霧面玻璃:一份優雅的隱私與光感兼具
行走在橋上的透明玻璃,是整座建通平台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細節之一。肯緒照明特別在玻璃下半部加入霧面處理,在通透與隱私之間取得美學與倫理上的平衡。
對穿著短裙或輕便衣著的行人而言,這是溫柔的設計心意;既保護隱私,也維持橋體光線穿透的完整性。日光能從霧面下穿入,下層空間依舊明亮;夜間的人工照明穿越霧面時被柔化,使光不刺目、更具層次。這是一種「看見」與「不被看見」之間的細膩拿捏,也是日常設計裡最迷人的細節之一。
圖片提供:中強光電基金會
攝影:B. L.
白霧漸層與燈條的呼應:拉長光的節奏
除了下半部霧面,欄板玻璃更透過白霧貼膜的漸層效果,讓透明與霧白之間形成漂亮的視覺過渡。靠近腳邊的霧度最深,向上則逐漸轉為透明,光線在其間被慢慢拉開、柔化,呈現低調且具深度的亮度表情。
這樣的處理巧妙呼應天花板上延伸的線性燈條。光影在玻璃的漸層中散開,再在天花板的線條上收束,彷彿整座橋都在演奏同一段節奏一致的光之旋律。光成為一種方向,一種視覺節拍,也是一種空間的秩序。
攝影:B. L.
白色基調:以純粹勾勒夜景
整個照明系統以白色基調作為主軸,搭配不同明暗層次與反射面轉換,形塑乾淨、俐落、純粹的夜間風景。這種白不是冷冽生硬,而是帶著柔度的光譜,像是為城市塗上一層透明亮度。
橋體結構、邊緣輪廓、平台交界,都在這段白色光譜中找到自己的角色:是界線、是韻律、也是方向。林世秉透過極其克制的光量設計,將功能性、安全性與舒適性完美融合,使燈光既不浮誇,也不缺席。
讓建築在光裡和時間一起呼吸
肯緒照明長期以「建築與環境的融合」為核心思考。在這個案子中,同樣透過燈光控制與分時段照明策略,讓平台在深夜降低亮度,避免光害,同時保持必要的安全照度。
光在這座橋中並非永遠強亮,而是與城市節奏同步,慢下來、安靜一些,也節能一些。這座橋彷彿擁有自己的生命韻律,白天活潑、夜晚沉靜,像是城市的脈搏之一。
南港立體建通平台因此不只是交通設施,而是一條被光輕輕托起的城市散步路線,讓人們在匆忙與生活之間找到一段短暫卻安穩的呼吸時間。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