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use Voice
  • 看文章
  • 風格品牌
    • 產品
    • 品牌廠商
  • 風格設計師
    • 空間
    • 設計師品牌
  • Search
  • 聯絡我們
Mobile nav

以身體為輸入,走進光影量場 勤美術館 2025 冬季展《Input > Unknown》 11/22 週六正式開幕

圖文: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

跨域藝術團隊 何理 WHYIXD 攜手德國KLING KLANG KLONG、HOUTH和莊志維共四組創作單位

打造沉浸式數位光影運算現場

 

「勤美術館 CMP INSPIRATION」邀請台灣跨域藝術團隊 何理 WHYIXD 策展,以《Input > Unknown》為題,打造一場以「感知場域」為核心的沉浸式多感官體驗,11 月 22 日週六正式對外開展。以光影為主題,融合科技、感知與想像力,邀請觀眾穿越光影矩陣,重新看見隱藏的資訊如何於城市與日常之間流動、生成與綻放。

展覽靈感源自電腦程式語法的命令提示符「Input >」,象徵等待輸入的未知狀態。在這場展覽中,觀眾不再只是觀看者,而是以身體與感官作為「輸入」,親身參與一場關於「未知(Unknown)」的感知運算。展覽由何理 WHYIXD策展與創作,並攜手德國聲音藝術實驗室 KLING KLANG KLONG、台灣視覺設計團隊 HOUTH,以及藝術家莊志維,共同構築一場融合光、聲、風與數據的多感官體驗,探索數位時代的「真實感」與感官邊界。

勤美術館於去年底正式開幕,由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設計,首展邀請日本設計師 nendo 團隊帶來《OUTLINES IN BETWEEN》,奠定展館「靈感能量」的創意基調;第二棒由歐洲藝術團隊 Numen / For Use 首次登台,展出《Net & String Taichung》,延續對城市空間與感知的探索。

作品《海境:回溯 Tender Soul of Ocean:recall》光線隨氣候與人群移動而閃爍,聲音在空氣中震盪,如潮汐般呼吸(Photo Credit:勤美術館 )

當觀看成為指令,以身體運算未知世界

在《Input > Unknown》的展覽現場,觀者是參與世界生成的「玩家」。何理 WHYIXD表示,在真實與虛擬邊界逐漸模糊的時代,我們所面臨的不只是技術的革新,而是關於倫理、資源、意義與存在的全新提問。當世界不再以單一視角呈現、資訊以碎片流動、感知被介面調節時,我們如何保持思考能力與行動意識,仍然相信自己能介入、調整甚至改寫世界。此次展覽透過觀者的參與性互動,讓科技藝術不再只是被觀看,而是成為每個人都能親身介入的感知場域。真實不只是一種結果,而是一種持續被生成的過程。當你改變觀察的角度、重新檢視習以為常的界線,世界也會回應你以另一種樣貌。展覽共分為四個展區:啟動、運算、渲染及沙盒模式,也象徵未知世界生成的四階段。我們以生活美學的方式重新思考展覽的呈現,使藝術能持續被看見、被感受,並自然地進入日常。

作品《像素力場Dynamic Field》隨著觀眾的移動與視角改變,潛藏色層與反射光譜層層顯現(Photo Credit:勤美術館 )

01_【啟動|Boot】以偏光鏡開機,啟動未知的光影世界
展覽自一樓入口〈Hello World〉啟動,拿起本展入場通行證:現場特製「偏光鏡」,觀展民眾親手解碼隱藏於牆面光影之間的訊息。隨著鏡片旋轉,光的偏振方向改變,潛藏的線條與色層逐一顯現,觀者彷彿化身為指令輸入者,透過手勢與視角開啟個人化的光影界面。〈Hello World〉走廊以電腦語言與互動機制設計,透過每日投票「Accept/Deny」參與展覽程式,感受思考轉化為光的瞬間。這是一場從身體出發的「開機儀式」,光影之門正式開啟。

作品《Hello World》拿起本展入場通行證:現場特製「偏光鏡」,觀展民眾親手解碼隱藏於牆面光影之間的訊息 (Photo credit:勤美術館;photography by 楊承)

02_【運算|Process】在光影矩陣中行走,成為影像的一部分
順著階梯走入地下一層,壯闊的〈像素力場Dynamic Field〉以流動光影迎面而來。由偏光鏡面、旋轉機構與燈光交織而成的巨大裝置,構築出可步入的七公尺高「像素矩陣」,隨著觀眾的移動與視角改變,潛藏色層與反射光譜層層顯現。靜止的結構在觀看中流動,鏡面折射出觀者與環境的互動,使「身體」成為影像生成的一部分。觀眾除了欣賞更也是畫面的一部分——每一次轉身、每一次呼吸,都與空間即時共振。讓光成為媒介、感知成為動力,模糊了虛擬與真實的界線,開啟一場關於影像與自我之間的沉浸對話。

作品《像素力場Dynamic Field》由偏光鏡面、旋轉機構與燈光交織而成的巨大裝置,構築出可步入的七公尺高「像素矩陣」(Photo credit 勤美術館;photography by 楊承)

03_【渲染|Render】在光與聲中聆聽數據的呼吸
從視覺宇宙轉入暗黑場域,〈海境:回溯 Tender Soul of Ocean: recall〉由 何理 WHYIXD 攜手德國聲音實驗室KLING KLANG KLONG共創,以勤美術館戶外的氣候資料與人流數據為素材,轉譯成流動的光影與聲音。

觀眾步入作品,如同進入被風與海洋訊號編織的波光之境。光線隨氣候與人群移動而閃爍,聲音在空氣中震盪,如潮汐般呼吸。觀者不再只是旁觀者,而是環境節奏的共構者。〈海境:回溯Tender Soul of Ocean: recall〉以溫柔卻深刻的方式提醒我們:氣候、聲音與人並非分離的存在,而是一場持續共鳴的動態生命場。當光閃動、風掠過耳際,世界正在以感知的形式被重新生成。

作品《海境:回溯 Tender Soul of Ocean_ recall》觀眾步入作品,如同進入被風與海洋訊號編織的波光之境 (Photo credit 勤美術館;photography by 楊承)

04_【沙盒模式|Sandbox】以眾人之手生成詩性色譜
展覽最終章〈白色彩虹Spectrum of White〉由藝術家莊志維創作,運用偏光鏡獨特的折射特性,邀請觀眾以手指觸碰、留下痕跡,親身參與作品的生成過程。隨著每位參與者的指印與動作不斷堆疊,原本純白的偏光片逐漸映現出繽紛光譜,從透明到彩色、從個體到群體,最終形成一道由人共同構築的「彩虹」。

作品象徵著當代人際網絡的連結——每一個獨立行為都能匯聚成共感的意識場。觀眾在光影間移動、互動,讓作品不斷變化;彩虹的色彩並非靜態存在,而是在光與觸碰之間被重新生成。這件裝置成為展覽的尾聲,也是一場凝聚的儀式:當觀眾離開,光線仍在轉動,留下的是眾人共創的光譜印記,映照著人與人之間持續流動的生命力與連結感。

 作品《白色彩虹Spectrum of White》,運用偏光鏡獨特的折射特性,邀請觀眾以手指觸碰、留下痕跡,親身參與作品的生成過程 (Photo credit 勤美術館;photography by 楊承)

本次展覽《Input > Unknown》延續勤美術館以「打開想像」為核心的策展精神,邀請觀眾在科技與詩意交織的環境中,以身體作為感知的起點,重新思考「觀看」的意義。勤美術館賴奕帆總監表示:「這 13 年來我們創造許多有趣、好玩的事情,很開心 13 年後的現在能夠持續發揮創造力。此次勤美術館迎來第三檔展覽,特別將合作能量拉回台灣團隊,希望共同打造更貼近大眾的觀展體驗。我們以直覺的參與機制引領觀者進入想像力世界,《Input > Unknown》不僅是一場新媒體藝術展,更是關於人與世界互動的思辨現場。每一次凝視與移動,都是未知的生成,也是與世界對話的開始。」

作品《像素力場Dynamic Field》靜止的結構在觀看中流動,鏡面折射出觀者與環境的互動,使「身體」成為影像生成的一部分 (Photo credit:勤美術館;photography by 楊承)

勤美術館 展覽限定選品&餐飲推薦

位於勤美術館一樓的選品店「0km」屬於勤美生活創新的選物計劃,延續勤美術館「打開想像」的理念,配合本展「輸入>未知」的主題,擷取以光影、自然與感官的流轉,靈感推出兩件限定選品。以「背心 ↔ 單肩包」切換設計為核心,WHYIXD X Dr.wilds 聯名的翻轉背心包,以及靈感源自「克拉尼圖案(Chladni Figures)」的Resona 限量設計感知燈具,融合感知科技與光場語言。

戶外展覽主視覺《Input _ Unknown》 邀請觀者一同穿越光影矩陣(Photo credit:勤美術館;photography by 楊承)

獲得米其林綠星標章的「小小樹食 勤美術館店」,提倡用好食物善待自己,擷取本次展覽光影意念,推出三款限定餐食:甜點 〈抹茶之森〉以抹茶沙布列為底,透明糖片映照如冬夜薄霧的光,凝結森林深處的靜謐與未知。飲品 〈日暮之間〉以白桃為主調,在甜潤香氣中流轉著時間的餘溫。開胃菜〈橙層〉以南瓜與楓糖的基點,交織香料與開心果乳酪的深度,描繪感官間的流動軌跡。於光與影之間,味覺成為觀看的另一種方式。光影交錯之處,未知在感官中被喚醒。

【INFO】勤美術館 《Input > Unknown》展覽資訊 
展期時間|2025.11.22(六)-2026.03.01(日),週一休館

●         第一階段展期 2025.11.22(六) − 2026.01.04(日) 13:00−21:00

●         第二階段展期 2026.01.06(二) − 2026.03.01(日) 10:00−18:00

地點|勤美術館 CMP INSPIRATION(台中市西區館前路79號) 
購票|https://www.klook.com/zh-TW/activity/183057/ 
主辦單位|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 
共同主辦|勤美集團、璞真建設、全國大飯店、勤美草悟
策展及創作團隊|何理 WHYIXD

視覺設計|HOUTH 
《海境:回溯》聲音設計|KLING KLANG KLONG 
共創區裝置《白色彩虹》|莊志維 

●         何理 WHYIXD

扎根於台北市的跨領域藝術裝置工作室,由三名臺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的核心成員-葉彥伯、魏子菁和莊杰霖於2011年共同創 立。工作室的成立獲得了當年度文建會圓夢計畫和教育部Ustart育成計畫的補助, 團隊目前擁有13名成員的跨領域團隊,成員背景涵蓋藝術、建築、設計、工程和機械等多個專業領域。

自成立以來,團隊一直致力於挑戰現代工藝技術、實驗新時代媒材和跨領域間的合作,不斷創作獨具新意的新媒體裝置作品,與台灣在地工業技 術廠商合作,研發各式新型態應用技術,並累積了多項發明與新創專利,持續探索 各種可能性。

團隊秉持著「未來-自然共生」的核心理念,憑藉著對在地自然環境的細緻觀察, 並透過創作深入探討環境與人之間的關係。從島嶼海風的溫暖到高山花卉的永生, 從月相的無常再到幻化的翩翩,作品將這些自然元素轉化為藝術語言,超越平面視 覺的限制,以實體裝置創造新的身體經驗,描繪內在的詩意,傳達文字和圖像在數 位時代中無法捕捉的細膩情感。

在多年的努力耕耘下,團隊的藝術創作除了屢獲國內外獎項,更吸引了許多國際設 計平台的報導,其重要的獲獎包含了2024年義大利「A' Design Award Competition 」全世界僅有1%的最高榮譽鉑金獎和及2021年的金獎、2023年德國「紅點品牌暨 傳達設計獎(Red Dot Award: Brands & Communication Design)」、2023年瑞士LIT燈光大賽金獎、英國「darc awards」燈光設計獎、2020年台灣台北市立美術館 「X-Site 計畫」首獎等。此外,團隊也在2021年被台灣知名雜誌Shopping Design評選爲當年度 Design Best100,同時也成為國際知名的線上設計平台 Designboom 全球設計師目錄(Design Directory)中,唯一收錄的台灣裝置藝術團 隊

●         HOUTH

2014年於台北創立至今,是專注於品牌策略與設計的創意團隊。2024入 選全球平面設計最高殿堂「AGI國際平面設計聯盟」成員,作品曾獲選東京 TDC excellent work、日本東京 TOP in Asia。 作品以大膽鮮明的色彩、實驗性圖形和創新字體應用著稱,尋求創意解決方案,並 打破藝術與商業的界限。

●         KLING KLANG KLONG

來自德國,由創意工作者們組成的富有前瞻性思考的工作室, 堅信聲音具有改變世界的力量。其創作核心是一份對聲音的深切熱愛,致力於打造 沉浸式的聽覺體驗並觸動觀眾的感官與情感。他們的作品意圖傳遞複雜的觀念、激發強烈的情感以及超越時空限制的敘事。無論是開創性的藝術裝置,還是為世界博 覽會、博物館或非典型空間設計細緻的聲音場景,KLING KLANG KLONG 都能巧 妙融合藝術探索與尖端科技及科學創新。

他們的每一件作品,皆秉持著一個核心原則:深度聆聽。透過探索每個環境、敘事 或概念的獨特特性,KLING KLANG KLONG 發掘出那些尚待訴說的故事。他們跨 領域的創作方法結合了藝術、科學與科技,打造出兼具思想性、情感張力與深層意義的聲音體驗

●         莊志維

1986年生於臺灣台中,畢業於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研究所和交通大學 建築所,目前就讀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系當代視覺文化實踐博士班。具有視覺設 計、裝置藝術與建築等跨領域多元背景,在個人創作中擅長運用光和媒材特性創造 空間裝置,探討人與人、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;同時持續不斷探索跨領域的融合, 作品呈現理性與感性並存的藝術美學。 曾獲選至東京Tokyo Wonder Site創作駐村,並擔任2019-2020年臺中國家歌劇院的 駐館藝術家。

作品曾獲高雄獎、臺北美術獎、臺北數位藝術獎、台北設計獎,並受 邀參加釜山市立美術館、韓國平昌雙年展、東京六本木之夜和ACC亞洲文化殿堂等 展出。也與 Panerai、Mercedes-Benz、Shiseido等國際品牌合作發表作品,展現 其多元的創作風格

關於勤美集團 CMP GROUP

勤美集團自1972 年以鑄鐵起家,創立迄今已為全球知名品牌高端精密部件製造服務夥伴。致力於智慧製造與循環經濟的實踐者,使用百分之九十九回收鋼料。近年來進一步追求人文美善的多角化經營,跨足建設住宅事業、生活創新事業、藝術文化基金會,一步步策略穩健發展,並持續投入社會回饋、推動企業永續。

關於勤美草悟CMP Park Lane

勤美草悟為台灣生活圈品牌先驅,更是區域整合開發的領航者,由旗下建設、旅宿、商場與藝文等營運體系,帶動台中草悟道生活圈發展與國際知名度,以「草悟系」媒體平台與「勤美生活」會員系統為核心支持,永續共好為實踐核心,營造生活區域的歸屬感,深耕品牌永續影響力,開展一系列專屬草悟道精彩且超乎預期的

城市風景。

 

關於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 CMP PUJEN Foundation for Arts and Culture

2010 年由「勤美集團」秉持人本精神、回饋社會企業公民責任所成立。長期以生活創意為題,挖掘深層在地能量,透過設計轉譯與跨界整合,產生對台灣社會的文化影響力。計畫不限制於場域、於街區,包含2012 年「勤美術館」無疆界街區美術館、2019 年「工家美術館」工務所美術館計畫、2020 年「里山一二 公共藝術」計

劃,透過設計與藝術真實地走入生活。

 

關於勤美術館 CMP INSPIRATION

啟發想像力的靈感之境。十多年之間,以台中草悟道為基地,致力傳遞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推廣生活藝術的初衷,曾以無疆界美術館、工家美術館之姿啟發眾人創意,以「想像力」作為創新根本,擁抱「大眾主題、小眾演繹;小眾主題、大眾演繹」策展精神,自文化策展、草悟道議題計畫、兒童教育、生活選物餐飲等領域激發多元想像。

WHYIXD X Dr.wilds 聯名翻轉背心包 / 售價$1,480
以「背心 ↔ 單肩包」切換設計為核心,在日常與戶外間自由轉換。具備 25L 容量與輕盈僅 400g 重量,配備前方六個口袋與背面兩個隱藏口袋,多重收納覆蓋日常需求。雙邊拉鍊機構讓你輕鬆將背心式穿著轉為單肩包模式,增強彈性與便利性。

0km 展覽選物限定商品

0km 屬勤美生活創新的選物計劃,延續勤美術館「打開想像」的理念,蒐羅來自世界各地的設計禮品與靈感物件,展現藝術與日常共融的生活風格提案。為呼應勤美術館冬季展《輸入>未知》的「光影與感知流轉」主題,0km 精選兩款以「未知生成」為靈感的限定商品,融合設計、科技與生活美學,讓觀展體驗延伸至日常。

WHYIXD × Dr.wilds 聯名翻轉背心包 $1,480

以「背心 ↔ 單肩包」切換設計為核心,能在日常與戶外之間自由轉換。具備 25L 容量、僅 400g 重量,設有前方六個口袋與背面兩個隱藏口袋,滿足多重收納需求。雙邊拉鍊機構可快速從穿戴模式轉為肩背包,展現靈活與便利的機能風格。

Resona 限量設計感知燈具 $24,800

兩款版本:Resona: Clouds |以天氣數據驅動光的律動 和 Resona: Helio |以太陽磁爆數據描繪宇宙脈動。靈感源自「克拉尼圖案(Chladni Figures)」——聲波震動金屬所形成的自然圖騰,象徵秩序與未知的共振頻率。燈具能即時感測環境數據,將細微變化化為流動光影,讓光成為空間的呼吸節奏。結合感知科技與詩性設計,Resona 讓每一次的亮光都成為人與環境之間的對話。

小小樹食 勤美術館店|展覽限定餐飲

小小樹食」餐廳 有個「大」理念:希望每一位客人,都能因為感受到各色蔬食所帶來視覺的宜人、 味覺的感動,以及對於身體毫無負擔的愉悅,而自然而然讓健康的飲食型態走入日常。提倡吃得健康、美味,用好食物善待自己,在現代社會已不是口號,而是一種生活態度;講究擺盤也不是網美專利,而是對生活有感的風格營造。吃得更聰明、更挑剔、更美味,並開始懂得經營一張餐桌的風景,這樣的生活態度,像一顆小樹苗在每個人的心中漸漸茁壯,這就是「小小樹食」。

此次限定餐飲靈感取自勤美術館冬季展《輸入>未知》,以「光影、自然與感官的流轉」為主題,將展覽意念化為味覺體驗,邀請觀眾以舌尖探索未知的感知層次。

甜點|〈抹茶之森〉 $220_

 

以抹茶沙布列為底,層疊抹茶生乳酪慕斯與濃抹茶甘納許,透明糖片如冬夜薄霧的光,凝結森林深處的靜謐與未知。

 飲品|〈日暮之間〉 $200_

 

以白桃的柔甜為主軸,融合烏龍茶的溫潤茶香與蘋果汁的清爽層次,點綴紅毛丹與少許檸檬汁帶出的明亮酸度。粉橘漸層如日暮時分的光影變化,而橘色糖片象徵穿越偏光鏡後的最後一道日光,捕捉冬季傍晚在味覺中停留的微光瞬間。

開胃菜|〈橙層〉 $280_

 

靈感取自展覽中「感知轉換」的概念。以南瓜與楓糖的柔光色調為主題,交織香料與開心果乳酪的層層深度,金橙薄片如光之碎片覆於表層,象徵從視覺進入味覺的瞬間,讓未知化為可嘗的光。

推薦

住進更像自己的家:在侘寂與法式復古之間,開箱六扇門屋主的光暖居所

住進更像自己的家:在侘寂與法式復古之間,開箱六扇門屋主的光暖居所

以玻璃輕工藝開啟城市新日常,用最療癒的「可愛爆擊」迎接 2026!

以玻璃輕工藝開啟城市新日常,用最療癒的「可愛爆擊」迎接 2026!

麥卡倫攜手全台新世代名廚餐酒館 引領《新餐酒時代》潮流 共享當代儀式感的精緻與從容 開創歲末聚餐新風貌

麥卡倫攜手全台新世代名廚餐酒館 引領《新餐酒時代》潮流 共享當代儀式感的精緻與從容 開創歲末聚餐新風貌

  • 品牌概念
  • 關於我們
  • 條款與聲明
  • 廣告合作
  • 聯絡我們
Threads
instagram
facebook
Youtube
LINE@

Copyright ©House Voice.芳信生活開發傳媒有限公司

  • 看文章
  • 風格品牌
    • 產品
    • 品牌廠商
  • 風格設計師
    • 空間
    • 設計師品牌
  • 品牌概念
  • 關於我們
  • 條款與聲明
  • 廣告合作
  • 聯絡我們